电脑版

红绿灯,请等等老人 当前热门

2023-04-22 20:40:57来源: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


(资料图)

本报特约评论员   张  宏

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,构建老人友好型社会已是文明发展的应有之义。信号灯作为构建交通文明规范的重要部分,也应多为老年人考虑一些。此前,《北京市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行动方案(2021-2023年)》中的“友好九条”就明确提出,人行横道信号灯绿灯时长设定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出行实际,保证老年人安全通过。但是,“老人过斑马线半路却遇红灯,行人搀扶、司机等候”这样的画面,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,还是社交平台上,人们时常能看到。在为暖心举动点赞之余,背后的问题其实值得深思:红绿灯的变换速度是否有些太快?我们有没有办法在交通规划设计上稍微迁就一下老年人?

按照成年人步速“一秒走一米”所设计的行人通过路口标准,理论上可以满足多数成年人及儿童青少年的通行速度。但是,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、认知能力减弱、活动能力下降等不可避免的生理因素,对路况的判断和行动都相对迟缓,过人行横道的时候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安全通过。有的老人还需要借助拐杖、电动轮椅等工具出行,过马路往往花费更多时间。虽然“机动车必须礼让行人”的新交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行人安全,但从交通规划设计上根据人群特征、路口人车流量完善设计,让人车都能按章通行,才是保障安全和交通秩序的公平之举。

很多城市也尝试“过街语音提示”“自助式过街红绿灯”等,行人过马路时按一下按钮,人行横道的绿灯就会亮起。但是,“按钮时好时坏”“按下后绿灯持续时长不够”等问题屡被曝光。相关部门还需充分体察行人体验感,重视设施的维护保障,并进行功能优化,不妨借鉴一下他国做法,将红绿灯变换条件设置为“通过后再按一下后变回”,这样可以尽可能保障步履较慢的老年人的出行需要。此外,对于人流量较大的路口,可通过调研路口早晚高峰车流量,对红绿灯时长做灵活调整,还可通过新建地下通道、人行天桥、配置无障碍通道及供轮椅推行的平缓坡道等,缓解老年人过马路难题。

城市建设、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,只有站在老年人的立场设身处地、将心比心,才能真正满足老年人的利益诉求。交通信号灯的完善,放之于整个城市建设看似是很小的一件事儿,但这样的细节足以展现城市对老年人的温柔与善待。▲

本网推荐
相关新闻